西渡小学2020学年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0-10-19 14:50:10   发布人:西渡小学-教导处   

一、指导思想

劳动实践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明确要求“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这鲜明指出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举措,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学校历来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劳动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始终把劳动课程纳入校本科研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将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有机融合,坚持从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方面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与学校的主题活动紧密结合,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劳动体验项目,让学生在直接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激活主体意识、掌握劳动技能、体会劳动收获,实现“勤奋创造文明健美”的育人目标。

二、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劳动教育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四、五年级开设“劳动教育课”,借助主题教育、班团队活动在全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

1.知识目标:劳动教育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2.能力目标:劳动教育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4)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5)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3.德育目标:劳动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分年级劳动课程目标

学校遵循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统筹安排劳动内容,明确各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实践重点,分年级设定劳动目标及相关劳动内容。

年级

教育目标

劳动内容

一二年级

通过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让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审判情趣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自立、自理的乐趣。

学会整理课桌椅、检点学习用品、收拾书籍、自己穿鞋等内务。

三四年级

1.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的情感。2.利用社区资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劳动观念。

1.自觉做好个人、班级卫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2.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活动,自觉爱绿、护绿,积极参加社区义务劳动,保护社区环境

五年级

1.以劳动教育基地为依托,让学生了解农村的生活情况,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劳动的乐趣。2.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合作意识、细致观察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锻炼意志品质,强身健体。

1.假期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活动。2.参与楼栋卫生管理,协助社区搞好环境卫生。3.组织参加学校劳动教育基地活动。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活动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

2.基础性原则

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教育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教育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教育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教育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4.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教育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教育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5.开放性原则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实践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教育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教育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6.安全性原则

劳动实践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实践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实践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四、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劳动教育规划   

每学年,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把劳动教育工作作为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教育委员会,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劳动教育机制。

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长:方英

副组长:丁火龙、范卫明 朱益妹

 员: 郭春龙 潘文婷 王惠 石东春 倪怡凌 张剑 张超琴 马珍 盛英 家委会主任

委员会成员分工明确,德育主任作为劳动教育分管领导,制定好相关计划、落实考核评价,统筹协调学校、社区、家长三方资源,指导相关人员落实劳动教育。教导处对劳动技术学科课程设置、劳动实践、劳动思想教育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意见和要求。教导处、德育室和少先队互相配合,通过丰富活动落实劳动教育。

2.健全工作机制,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学校建立劳动教育的工作机制和劳动专项管理制度。领导小组下分设若干个工作小组。一是劳技学科组,负责以劳动技术课为主的三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二是以班主任为主的劳动教育年级组,负责各班级及学校劳动片区的学生劳动;三是大队部负责的学校值日中队,引导学生将值日和参与学校管理有机融合。同时,学校设立了劳动实践评价机制和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做到了工作有计划,阶段有总结,过程有记载,活动有安排。

(二)师资建设

劳动教育,师资是关键。学校在教学管理、教研组建设、家校协作等层面的落实并分层培训实施要求。一是组织班子成员专题学习,认真领会文件精神,提高课程领导力。二是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劳技专任教师学习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先行先试,提升指导力。三是利用教研活动,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执行力,实施专课专用,掌握劳动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同时,学校借助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咨询日、网络平台等途径,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推进举措,倡导孩子在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树立全面育人的氛围。学校通过微信、Q群等媒体沟通方式进行劳动教育的指导,挖掘优质劳动教育指导视频分享给家长,有效指导家长进行劳动教育,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课程资源

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教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全力构建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多样活动为推手为主要形式的落实渠道,将品德提升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全方位推进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我们根据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和上海市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劳动技术课程,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主渠道,落实了教育课时,并开足开齐。同时,学校在校本拓展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了串珠珠、趣味刻纸、玩转彩泥等相关课程。在道法、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自然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学生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学校德育和少先队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系列家长课程及手工劳技展演等,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四)教学管理

学校根据市课程设置方案和课时要求,在开齐开足劳动技术课基础上更强调“开好”。一是学校有劳技专用室2间,每学年都配足配齐劳动教育课相应的辅导材料;二是成立劳技学科教研组,配备了稳定的专职劳技教师1位,兼职教师2位,其中专职教师担任劳技学科教研组长,还定期开展劳技教研组活动。劳技组长负责好劳技专用室的管理工作,记录好每次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学期都能制定好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教导处定期检查备课、听课、巡课,每学期期末做好对劳技教学的考核评价,确保劳技课的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结合行政值日、班子巡视课、学校学科视导、录播系统等,不定时对全校劳技课堂及其他劳动教育学科进行巡查,把专课专上、师生课前准备、教师课堂规范、学生课堂状态作为巡查重点,即时反馈。

(五)德育管理

1.重点班(团)队课,加强劳动思想教育

为保障劳动教育的常态实施,学校不仅加强日常的过程管理,而且将劳动教育作为班主任落实德育常规、主题活动的重要指标,以绩效考核的形式衡量其实施情况。学校借助班主任工作例会,组织好劳动教育的专题研讨活动,让每位班主任明确各年级的目标要求和实施方式。同时,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开展好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

2.创设多样平台,全面开展劳动实践

开展劳动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要求各班级根据劳动内容安排劳动岗位,让学生主动管理自己,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成为自己的主人。学校将通过设置校园班级小岗位、包干区、绿化养护区等途径,劳动与探究有机结合了起来。同时整合学校、社区等资源,分年级、分年段、分主题开设了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大力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学校又将结合学校共建单位,劳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去体验播种、栽秧、拔草、施肥、收获的劳动过程,不仅能够亲身经历作物生长的过程,更能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学雷锋日、植树节、劳动节、国庆节等教育契机,学校也将认真组织涵盖劳动教育的主题活动,开展系列活动。

3.关注家校携手,有效提升学生能力

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务劳动带给学生的益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家务劳动。学校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任务,一到五年级不同劳动项目,每位学生每天完成一项家务劳动。学校通过学生劳动照片上传班级微信群等适当方式和途径,真实了解学生在家的家务劳动情况。

4.开展社区实践,全力倡导爱心奉献

学校将积极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公益宣传、义务劳动和职业启蒙活动,亲身体验清洁工、售货员、收银员、服务员、工厂工人,进社区,参与“和美楼道”的创建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

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学校将家校携手,在“金帆船争章”中设置劳动章,关注学生劳技课程上课的态度、劳技作业的上交情况,关注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劳动活动的参与态度,关注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的热情等,使评价更具体化、过程化。将孩子劳动教育的各种表现给予表彰,激发孩子劳动的热情。同时,学校注重结果评价,将学生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以及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团活动情况,均记录在《上海市学生成长手册》。学校德育室每学期检查,给予学生全面综合评价。根据一学期学生在校、在家、在社区参加劳动教育情况的表现,综合考量各方面,一方面每学期予以总结和表彰,另一方面每年进行“西小美贤少年”评选。 

1、积极准备

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明确分工,及时交流情况。

2、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导向。

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3、家校配合,共造劳动环境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校内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班级的布置上,绿化角、卫生角都可成为学生劳动的基地,明确班内小岗位。班级黑板报、温馨园地等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也可以组织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我是爱绿护绿小卫士”,“班级卫生我们齐参与”等活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

E、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F、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G、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应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小岗位服务制度)、自我评估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附: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分层安排表

 

年  级

劳动板块

劳动技能训练内容

(第一学期)

劳动技能训练内容

(第二学期)

实施途径

一年级

校内劳动

捡垃圾 排桌椅 擦桌椅等

扫地 擦窗台 擦黑板等

教师指导

学校检查

自我服务

洗手 洗脸 刷牙 穿脱衣服、整理文具盒等

系鞋带 系绿领巾 洗手帕、洗绿领巾等

家长指导

学校评比

家务劳动

叠衣裤 铺床 叠被子等

扫地 擦桌子 拿筷子等

家长指导学校评比

二年级

校内劳动

擦窗 拖地 关门窗 养护花草等

整理讲台 打扫教室等

教师指导

学校检查

自我服务

整理书包 洗手帕 洗袜子等

戴红领巾、叠衣裤等

家长指导学校评比

家务劳动

洗碗筷 择菜 洗菜、淘米等

拖地 整理房间 擦窗等

家长指导

学校评比

三年级

校内劳动

打扫教室、校园包干区、绿化养护区

打扫教室、校园包干区、绿化养护区

教师指导

学校检查

自我服务

洗头 梳头 洗澡等

洗小件衣裤 会钉纽扣等

家长指导

学校评比

家务劳动

洗餐具茶具 会整理自己的东西、房间等

打扫房间 包汤圆 包馄饨等

家长指导学校评比

四年级

劳动基地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会除草

学会种菜、浇水

教师指导

教师评价

家务劳动

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

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 能洗外衣、毛衣等

家长指导

家长评价

公益服务

社区宣传 、楼道打扫

小区内绿化养护和打扫

教师引导

家长指导

职业体验

了解父母职业的不同特点 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不易

参观了解不同岗位 感受劳动的伟大和光荣

参观体验

教师评价

五年级

劳动基地

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知识 学会使用简单的农具

能会栽种一两种农产品

教师指导

教师评价

家务劳动

学习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

能分辨生熟和鉴别变质食品

家长指导

家长评价

公益服务

帮助孤寡老人、身边弱势群体

参与学校或社区志愿服务劳动

教师引导

家长指导

职业体验

了解父母职业的不同特点 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不易

参观了解不同岗位 感受劳动的伟大和光荣

参观体验

教师评价

 

 

奉贤区西渡小学

2020年9月

分享到: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西渡小学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西渡社区西闸公路2128号    电话:021-57151252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6号